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满文档案所见清朝入关前的农业
  • [摘要]十六世纪末,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兴起以后,兼并周边女真各部,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辽沈地区。南迁以后的女真除了耕种农作物以外,还经营经济作物。随着生产环境的变化,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当地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当时为应对天气异常和自然灾害采取的一些措施,为入关以后的相关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女真 满文档案 农业 灾害作者庄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地址:长春市,邮编130024。
  • 庄声
  • 全文[ PDF 1801.0 MB ] 2018.2(5):0-0  共有 1746 人次浏览
  • 从地图和纪行史料看清朝对哈萨克的早期认识
  • [摘要]本文在对几份清代地图及纪行中有关哈萨克的记载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就清朝对哈萨克的认识过程、某些史料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个别具体史事的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第一,现有的史料虽然有一些模糊的记载,但还无法使我们确认明末清初哈萨克与明、清政权交往的事实;第二,南怀仁《坤舆全图》中的“加撒基”是我们所知Qazaq一名最早的汉文译写形式;第三,图理琛《异域录》地图中的“哈萨克乃古大宛国”的说法来自康熙皇帝,尽管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但它的缘起及有关天马的故事反映了清朝对哈萨克重视的开始,它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此后清朝有关“西域”历史的话语建构提供了思维路径;第四,《雍正十排图》中有关哈萨克的记载对《乾隆十三排图》相关内容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影响的范围和意义值得研究者进一步予以重视;第五,《哈密至准噶尔路程记》和《从军杂记》中的有关记载反映了1727年至1732年哈萨克与准噶尔势力此消彼长的形势。关键词:清朝 地图 纪行 哈萨克 准噶尔作者巴哈提·依加汉,哈萨克斯坦国立L.N.古米廖夫欧亚大学教授。地址: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邮编010000。
  • [哈]巴哈提·依加汉(Bakhyt Ezhenkhan-uli)
  • 全文[ PDF 2845.0 MB ] 2018.2(5):0-0  共有 1868 人次浏览
  • 民族交融视域中的“藏回”——基于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的实地考察
  • [摘要]本文从民族交融的视域对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藏回”群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升平镇“藏回”被整合进当地各民族彼此交融的社会生活之中,具有“内回外藏”的特点,其文化体系呈现出回族伊斯兰文化与藏文化交织的状态。“藏回”最重要的内涵是回藏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尊重差异、限制差异、寻求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构成了日常生活中相互联结的基础。关键词:“藏回” 民族交融 “内回外藏” 伊斯兰文化作者刘琪,女,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地址:上海市,邮编200241。
  • 刘琪
  • 全文[ PDF 1192.0 MB ] 2018.2(5):0-0  共有 1956 人次浏览
  • 南阳维吾尔族妇女性别角色重构
  • [摘要]本文从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公共事务参与三个维度呈现了迁入南阳的维吾尔族妇女性别角色重构的过程。尽管传统的性别观念依然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但迁入地新的生计模式、居住空间,以及当地政府的全面引导,使这一群体的性别角色正在经历着多层面、多角度的复杂动态重构。这一过程也使她们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地位,在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出自身的独特作用。关键词:维吾尔族 妇女 人口流动 性别角色 重构 南阳作者孙嫱,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新疆历史与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 孙嫱
  • 全文[ PDF 1392.0 MB ] 2018.2(5):0-0  共有 1699 人次浏览
  • 事·叙事·元叙事:“主体民族志”叙事的本体论考察
  • [摘要]“主体民族志”叙事的本体论考察,有其独特的语境和学术背景。“主体民族志”叙事是一个包含着事、叙事、元叙事三种形态的统一性结构。事(事实)来源于当地人的直接陈述,叙事是对当地人直接陈述事实的呈现、解释与建构,元叙事则是对叙事的叙事。事、叙事、元叙事之间存在着语境与意义的转换,这显示了“主体民族志”叙事的本质在于一种“转喻”,而非“隐喻”。关键词:“主体民族志” 叙事 元叙事 本体论 “转喻”作者朱炳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地址:武汉市,邮编430072。
  • 朱炳祥
  • 全文[ PDF 1940.0 MB ] 2018.2(5):0-0  共有 1752 人次浏览
  • 论民族文化之经济价值及其实现方式
  • [摘要]民族文化与一个民族的经济活动及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如何体现和实现?民族文化经济价值实现的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研究和回答。本文基于文化-人-经济(要素)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将文化置于人与经济之间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三元互动模型”和“气球效应”,据此得到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弹力效应、回缩效应和酵池效应,从理论上回答了上述问题。同时,结合民族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了如何创造性实现民族文化经济价值有效转换的策略与路径。关键词:民族文化 文化产业 经济增长 三元互动模型 气球效应作者李忠斌,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地址:武汉市,邮编430074。
  • 李忠斌
  • 全文[ PDF 2126.0 MB ] 2018.2(5):0-0  共有 1816 人次浏览
  • 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族际合作治理——以亚非发展中国家为例
  • [摘要]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既与多民族发达国家相对,也与单一民族的发展中国家相对的政治共同体。这些政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建构还不成熟,内部为多重文化因素重叠所困。面对外部世界,尤其发达国家的挑战,这些国家在国际环境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自身内部的民族共生共存。在此背景下,这些国家将国家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主题,而族际合作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实践和理念也就构成了其中的重要环节。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在取得独立后,在此方面进行了带有各自特点的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治理增加了新的内容。运用定性分析和比较政治学方法,对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治理中的族际合作治理的内涵、运行机制、表现形式和不同类型的研究,反映出族际合作治理对推进这些国家的民族共生与合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关键词:多民族发展中国家 国家建构 国家治理 族际合作 作者常士訚,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教授。地址:天津市,邮编300387。
  • 常士訚
  • 全文[ PDF 1368.0 MB ] 2018.2(5):0-0  共有 1600 人次浏览
  •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属性的宪法意义
  • [摘要]“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以帝国的形式存在。《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促成欧洲现代国家的诞生,宪法在实现民族国家自我规定性的同时,赋予民族国家合法性。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引入,中国开启以法律共同体为主权外壳、以民族共同体为文化内涵的现代国家形构。《中华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初步自觉。民族识别、宪法实施和民族事务法律的齐备共同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属性的完全自觉,其意义在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获得认同,各民族繁荣与国家宪法目标具有一致性,民族事务走上依法治理的轨道,国家统一具备民族载体,并为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中国经验。关键词:民族国家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宪法民族观作者李占荣,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唐勇,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地址:杭州市,邮编310018。
  • 李占荣 唐勇
  • 全文[ PDF 1652.0 MB ] 2018.2(5):0-0  共有 1621 人次浏览
  • 清代新疆博克达山官方祭祀与王朝秩序
  • [摘要]清朝平定西域的过程中,曾于乾隆二十年(1755)、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三次以皇帝的名义颁文告祭天山高峰博克达山,其后更将博克达山纳入官方祭祀体系,每岁进行祭祀。博克达山的神圣性有着多重来源,官方祭祀背后,是清朝在进行多元性质统治的同时,从价值观及仪式方面建立一体化秩序的努力。关键词:博克达山 官方祭祀 仪式 王朝秩序 清代作者王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地址:乌鲁木齐市,邮编830054。何源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地址:广州市,邮编510275。
  • 王平 何源远
  • 全文[ PDF 1388.0 MB ] 2018.3(5):0-0  共有 2440 人次浏览
  • 《回回原来》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回族族源建构
  • [摘要]长期以来广泛流传在回族内部的《回回原来》一书,讲述了唐贞观二年(628)因为唐王梦见妖怪而派人往西域求取回回真经、聘请真人镇压妖怪,西域回王派出的使者(缠头)到达中国并得到唐王赏识,最终唐王选派三千唐兵至西域更换三千回兵来至中国,与缠头做伴,于是有了回回在中国繁衍的故事。这个故事看似荒诞无稽,却又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以来中国回回人对自身民族来源的认识。在叙事结构方面,影响到整个故事展开的唐王做梦并派人取经,便受到了《西游记》的直接影响。而其中的穆罕默德赞语,受到了明代中期《清真法明百字圣号》一类汉文的赞圣文字的影响,赞语中的“白帝真君”则完全出自中国。可以认为《回回原来》是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关键词:《回回原来》 回族 族源 建构 中国文化作者杨晓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地址:南京市,邮编210023。
  • 杨晓春
  • 全文[ PDF 1689.0 MB ] 2018.3(5):0-0  共有 1567 人次浏览
  • 民族交融与文本书写——以道童事迹及《元史·道童传》为案例
  • [摘要]本文发掘元明时期的碑刻和地方志资料,就《元史·道童传》传主道童的出身、族别、宦迹等问题进行考述,认为道童并非高昌人,而是蒙古“太师国王木华黎”的第七世孙。道童曾为官汉地,出仕江南,是一位具有较高汉文化水平的蒙古儒臣。通过对《道童传》及相关文本的讨论,展示民族交流与文化融合的历史图景。关键词:道童 《元史》 蒙古 高昌 元朝作者尚衍斌,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封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 尚衍斌 封渊
  • 全文[ PDF 1654.0 MB ] 2018.3(5):0-0  共有 1528 人次浏览
  • 元代蒙古人的祭天仪式
  • [摘要]元代蒙古传统的祭天仪式分为主格黎、洒马湩两种。以竿悬肉的主格黎祭祀,是蒙古最古老的祭祀。金朝拜天与主格黎仪式有类似之处,因此被木华黎接受。至元九年(1275)中书省革去金朝拜天遗制,是规范地方官方祭祀活动,但相关的射柳击毬风尚继续留存。洒马湩是元代最高级别的国家祭祀,其雏形出现于成吉思汗时期,每年在两个时节举行。六月二十四日洒马妳子,是元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祭祀,是蒙古、汉文化交融的结果。元代将各宗教的祈福仪式、郊祀都视为祭天仪式,一些蒙古人参与并影响了郊祀。元代蒙古人的各种祭天仪式体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关键词:蒙古 元代 祭祀 长生天 礼制作者马晓林,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地址:天津市,邮编300350。
  • 马晓林
  • 全文[ PDF 1196.0 MB ] 2018.3(5):0-0  共有 1527 人次浏览
  • 鄂伦春族日常生活节奏的变迁与适应
  • [摘要]近年来,鄂伦春族的生计方式出现了由游猎到定居农业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以资源快速消耗、与猎物生长周期同步、群体活动中穿插个体活动的传统日常生活节奏,逐渐转变为以剩余不断积累、与农作物生长周期同步、以家庭为运转单位的农耕节奏。鄂伦春族在应对禁猎和农耕的外来冲击中出现了问题,世代狩猎生活所形成的节奏难以适应农业生活所要求的节奏,这是禁猎转产以来部分鄂伦春族群众陷入生存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关键词:节奏 日常生活 鄂伦春族 游猎 农业作者张雨男,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地址:南京市,邮编210046。
  • 张雨男
  • 全文[ PDF 1103.0 MB ] 2018.3(5):0-0  共有 1679 人次浏览
  • 晚清时期“文明”概念在广西土司地区的传播与实践
  • [摘要]本文基于1892年广西太平土州村落所立石碑材料,结合其他文献资料,说明现代“文明”概念当时已由日本辗转传播至广西,开始进入地方社会实践的脉络之中。清初以来,土官辖民不断争取参与科举考试来获得身份自由,而“文明”的到来,为土民提供了新的身份变更的良机;同时,土官在当地士绅的协助之下,以实践“文明”为理由,试图将土官对地方的剥削合理化。关键词:文明 传播 晚清 广西 土司作者张江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地址:上海市,邮编200444。杨杨,女,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地址:海南省三亚市,邮编 572002。
  • 张江华 杨杨
  • 全文[ PDF 1999.0 MB ] 2018.3(5):0-0  共有 1427 人次浏览
  •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思想来源——民国时期民族学界...
  • [摘要]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学界长期存在一种建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思路,即在承认少数民族存在的前提下,以统一的新型文化构筑一个新的中华民族,造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无论是将苗汉“文化同源”作为“统一文化”的内核,还是推广汉语、并行民族语的语言教育策略,都反映出民族学界既承认“多元”又谋求“一体”的思路。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思路逐步完善,明确了新型文化的形塑过程是对“现代化”的追求过程,并厘清了它与“汉化”“同化”的区别。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来源和发展思路。关键词:多元 一体 新型文化 中华民族 民国时期作者刘波儿,女,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讲师。地址:南京市,邮编210023。
  • 刘波儿
  • 全文[ PDF 1067.0 MB ] 2018.3(5):0-0  共有 1779 人次浏览
  • 民族地区环境污染的特征分析
  • [摘要]民族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其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攸关民族地区自身的绿色发展,更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根基所在。本文利用2006-2015年民族地区的数据,基于统计分析和因素分解等方法,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为特征污染物,从规模、结构、强度三个角度分析了民族地区环境污染特征。研究发现,尽管民族地区的污染排放实现了减排目标,可是,从规模看,2006-2015年期间,民族地区用占全国15%的人口,创造了1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排放了20%左右的污染;从结构看,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中大量来自工业生产,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仍然高居不下;从强度看,尽管民族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也在逐年下降,但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调整在降低民族地区污染排放强度方面尚没有发挥积极作用。总体而言,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培育内生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稳步形成改革拉力。国家应尽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外在推力。关键词:环境污染 民族地区 特征分析 生态文明作者杜雯翠,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70。
  • 杜雯翠
  • 全文[ PDF 1329.0 MB ] 2018.3(5):0-0  共有 1566 人次浏览
  • 人力资本积累、外出就业对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201...
  • [摘要]文章以2013-2015年民族地区大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扩展的明瑟收入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技术,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外出就业对民族地区农村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主观经济评价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缩小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从事农业劳动与非农劳动间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别,表明民族地区的“刘易斯拐点”还没有出现,农村居民外出就业能显著提高其收入水平。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的收入显著低于汉族居民,其主因是少数民族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和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大部分农村居民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稳步提升,并对未来自家经济状况保持乐观的心态,而外出就业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对自家经济状况的主观评价。文章认为,人力资本积累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上限,而人力资本能否从低收益的行业或地区流入到高收益的行业或地区,决定了人力资本积累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政府在继续提升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关键词:民族地区 人力资本 外出就业 农村居民收入作者王国洪,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地址:北京市,邮编102617。
  • 王国洪
  • 全文[ PDF 1407.0 MB ] 2018.3(5):0-0  共有 1674 人次浏览
  • 试析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权利冲突——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
  • [摘要]不同主体基于特定的文化遗产享有不同的权利。实践中,尤其是在旅游开发等商业行为中,这些权利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最为激烈,如文化遗产所有权与文化遗产参与权的冲突、文化发展权与文化遗产管理权的冲突,以及不同主体基于特定文化遗产财产权的冲突等。文章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云峰屯堡为个案,以权利主体为主线,厘清了权利冲突背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将文物保护员制度推广至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为文化发展权的实现提供制度和思想基础,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有财产权的补偿制度,可以有效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文化权利 文化遗产保护 权利冲突 法律保护作者周真刚,贵州省民族研究院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地址:贵阳市,邮编550004。胡曼,女,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 周真刚 胡曼
  • 全文[ PDF 1457.0 MB ] 2018.3(5):0-0  共有 1513 人次浏览
  •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初探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以我国传统的民族理论为基础,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主张与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本文简称“习近平新时代民族思想”)。新时代民族思想由“民族政治”“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法治”“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生态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九个部分构成,深刻回答了我国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和世界民族围绕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而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新时代民族思想体现了我党理论创新的勇气,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中华民族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雄伟气魄。关键词: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工作思想 作者李良品,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葛天博,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地址:重庆市,邮编408100。
  • 李良品 葛天博
  • 全文[ PDF 1688.0 MB ] 2018.3(5):0-0  共有 1471 人次浏览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